当前位置: 专题阅读

每周一学|学习倦怠心理——你学累了吗?

来源:心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14日


童鞋,你是否有过以下症状?

学着学着就累了,但愿长睡不愿醒?学着学着就倦了,知识与信心皆失?学着学着就厌了,理想“会当凌绝顶”,现实“一山放过一山拦”,两眼一黑,求学未半竟中道倒地?

正经历或曾经经历以上情形的同学,或迷茫或瓶颈,你可能是遇上学习倦怠期啦!是的!不只有工作倦怠,学者们早就发现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会产生倦怠感。

那什么是学习倦怠呢?


一、什么是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学生因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二、学习倦怠是怎么产生的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越来越普遍,从而衍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究学生在动机和策略因素上学习倦怠的形成原因十分重要。

1.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学生更容易对幻想中潜在的失败产生焦虑、恐惧甚至抵触的情绪,并加重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害怕、躲避或厌恶学习,不断降低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倦怠。就是因为我们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让个体对自身能力产生质疑,觉得成功遥不可及。

2.期望值理论

我们做一件事是期望获得回报和成就感的,如果没有回报我们将很难坚持下去,而学习往往是一个比较漫长且在短期内是很难有较大的回报的过程,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得不到激励而陷入倦怠。

3.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和评价。把失败归结为内因,学生会由于感到内疚而更加努力;归结于外因,学生会产生遗憾和不满。把成功归结于不稳定因素,学生就会认为成功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自己无法主宰,产生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愿意积极应对下次的挑战。错误的归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学习倦怠的不良情绪。

4.其他因素

身体方面没有劳逸结合,长期伏案读书,造成的身体疲惫;违背规律,在学习过程中不遵守学习的规律,导致越学越累;知识混乱,众多学科、众多知识,往往会让逻辑思维“一团乱麻”。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进行有效梳理,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三、如何缓解学习倦怠

1.积极看待学习,合理归因,相信自己

学习是一种习惯,不是一段时间的一蹴而就,所以说要保持一个积极学习的心态,另外,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学不会,学不懂,要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不断的给自己心理暗示:我能行!

2.注意劳逸结合,降低期望值

虽然学习压力大,课业繁重,但不要忘记抽出时间让自己得到休息。大脑如果长时间运转,负荷严重,也会降低思考能力,从而影响效率。所以要注意有效学习时间,合理的劳逸结合会让学习事半功倍。

3.制定计划,设定小目标

结课考试将至,每一科都有不同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在对此进行全面复习之前,我们应该列一个计划表,每天设定一个小目标,严格执行。计划性的学习会让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做题技巧。

4.寻求外界帮助

向班主任、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吐露心声,减少消极学业情绪,增加良好学业情绪,建立合理的认知和学习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感。

总之,虽然你可能遇到了学习倦怠期,但这并不是你停滞不前的理由,也不是摆烂的借口,越是逆境越要努力克服,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学习,考出满意的成绩。

世界与我都爱你,心理中心陪伴你